【處方用名】梔子、山梔、黃梔子、炒梔子、焦梔子、梔子炭。
【來源】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。9~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,除去果梗及雜質(zhì),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,取出,干燥。
【炮制方法】
1梔子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碾碎。
2炒梔子取梔子碎塊,置炒制容器內(nèi),用文火加熱,炒至深黃色或黃褐色,取出,放涼。
3焦梔子取梔子碎塊,置炒制容器內(nèi),用中火加熱,炒至焦黃色,取出,放涼。
4梔子炭取梔子碎塊,置炒制容器內(nèi),用武火加熱,炒至黑褐色或焦黑色,噴淋少許清水熄滅火星,取出,攤涼。
5姜梔子取碎梔子,加姜汁搗勻,用文火炒至色澤加深,取出放涼。每100kg梔子,用生姜10kg。
【注意事項】
1梔子質(zhì)地較疏松,炒制時火力要適當(dāng),否則易出現(xiàn)火星及造成焦斑,影響其質(zhì)量。
2炒梔子表面深黃色或黃褐色,焦梔子表面焦黃色,梔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。
【炮制作用】梔子味苦,性寒。歸心、肺、三焦經(jīng)。具有瀉火除煩,清熱涼血,解毒的功能。生品長于瀉火利濕,涼血解毒。常用于溫病高熱、濕熱黃疸、濕熱淋癥、瘡瘍腫毒;外治扭傷跌損。
炒后緩和苦寒之性,以免傷中,對胃的刺激性減弱,適于脾胃較虛弱者。
炒梔子與焦梔子功用相似,炒梔子比焦梔子苦寒之性略強(qiáng),一般濕熱者可用炒梔子,脾胃較虛弱者可用焦梔子。二者均有清熱除煩的功用。常用于熱郁心煩、肝熱目赤。如用治熱病心煩、胬肉攀睛、羞澀難開。
梔子炭善于涼血止血,多用于吐血、咯血、咳血、衄血、尿血、崩漏下血等。姜梔子長于清熱止嘔,可用于煩熱嘔吐或胃熱疼痛嘔吐等。
【炮制研究】
1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梔子仁中,梔子殼含量相當(dāng)?shù)?;炒梔子和焦梔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,焦梔子比炒梔子更明顯。梔子炒黃、炒焦后綠原酸含量降低。鞣質(zhì)含量隨炮制溫度和時間的增加,在高溫(高于200℃)下長時間加熱可使鞣質(zhì)含量大幅下降。同時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。
2梔子對家兔結(jié)扎總輸膽管后血中膽色素出現(xiàn)量有較輕的抑制作用,生梔子與焦梔子之間差別不大。另有報道,生梔子有較好的止血,退熱,抗炎,護(hù)肝等作用,而焦梔子上述作用減弱或無上述藥理作用。
3有報道,梔子的最佳炮制工藝是烘法炮制,并須嚴(yán)格控制炮制的溫度和時間。考察不同溫度炮制梔子對化學(xué)成分影響后認(rèn)為,炒梔子溫度應(yīng)控制在160~200℃之間。
【貯存】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密閉,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