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是一句家喻戶曉的養(yǎng)生民諺。“春天孩兒臉,一天變三變”,氣候變幻無常,尤其是早晚與中午溫差懸殊很大,風又多,風速很快。人體散失的熱量也越快、越多,就更覺寒冷,此時,人的衣著若不合時宜,很容易罹患各種時病。那么,應該怎樣“捂”呢?
時間
從時間上講,早春寒氣未消,氣溫仍低,此時是最該捂的時候,以防“倒春寒”;仲春乍寒乍暖,氣候變化較大,時而艷陽高照,時而風寒料峭,這時當氣溫持續(xù)在15℃以上且相對穩(wěn)定時,即可減衣,而日夜溫差大于8℃則該捂,隨時加減衣服,晚春氣溫升高,就沒有再捂的必要,可以依次減衣,以免耗氣傷陰。
地域
依地域來看,我國南北方處于不同的地理位置,在氣候上差異較大,當南國已是百花盛開的時候,北國還是風雪冰霜,故南方可根據(jù)氣溫變化提前減衣,而北方則要一直捂到氣溫穩(wěn)定時為止。
人體
就人體而言,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捂下身,因為“寒從腳下起”,人體下部血液循環(huán)較上部為差,故傳統(tǒng)養(yǎng)生主張春令衣著宜“下厚上薄”;其次是捂頭,頭為“五陽之首”,最易散熱,使熱量由此丟失;再次是捂背,背為陽中之陽,風寒之邪極易透過背部侵入人體,兼之與氣血“命脈”心肺相鄰,故其保溫顯得格外重要;還有就是捂腹,尤其是胃腸病患者和患有婦科病的女士,更要注意腹部的保暖。
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還有梨花雪。”春季養(yǎng)生講究“天時地利人和”,也就是要因時、因地、因人而宜,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健康,順利地度過冷暖交替、氣候多變的春天。